
点击上面↑“电动知家”关注在线免费配资,记得加☆“星标”!
电动知家消息,11月16日,创始人雷军连续发布多条微博表达自己的“愤怒”,回应近期关于小米汽车安全性的争议。这对一直以温文尔雅形象示人的雷军来说是极其少有的“破防”。



他在微博中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在去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,我在谈产品定义时说,“一辆车 ,好看是第一位的”,这和“安全是基础、安全是前提”矛盾吗?还是在这次采 访,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,这有啥问题?”雷军的表态主要集中在澄清其言论被断章取义的问题。他附上了2023年和2024年发布的四则微博截图,强调小米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投入与标准。在网友评论中,他更直接表示:“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、歪曲抹黑。”
为证明小米汽车对安全的重视,雷军晒出了历史微博截图作为证据。在2023年12月28日的微博中,他提到:“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,也是最贵的部件,小米采用了最严苛的安全标准。”2024年1月3日,他明确表示:“小米汽车,安全高于一切。被动安全、主动安全、电池安全、隐私安全,四重保障,全面守护。”
这场争议的源头可追溯到去年4月的一次采访。当时雷军在谈到产品定义时表示:“我们在产品定义的 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,车好看是第一位的”。这段话近期被重新翻出,并被断章取义为“小米汽车只看重颜值而忽视安全”。在回应中,雷军不仅反驳了这一说法,还质疑道:“还是在这次采访,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,这有啥问题?”显然,他对自己的言论被片面解读感到不满。

雷军此次强烈回应并非空穴来风。表面上看,小米汽车业绩一片向好。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小米集团总收入达1160亿元,同比增长30.5%,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大关。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表现尤为亮眼,收入大增233.9%至213亿元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小米第二季度交付汽车81,302辆,截至7月累计交付已超过30万台。
然而在这些光鲜数字背后,小米汽车正面临一系列产品信任危机。从“碳纤维前舱盖”争议到“马力锁定”风波,小米汽车的每一个动作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。近期,小米汽车在多起消费者维权诉讼中频繁提出“管辖权异议”,要求将案件从消费者所在地法院移送至北京法院审理。这种策略被指可能作为“消耗战”的工具,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。
雷军巨大的个人IP流量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关注度,也带来了争议。从造手机到造芯片,再到造汽车,小米每进入一个领域,都伴随着质疑与挑战。 汽车的安全和颜值,并非是对立关系。但对于渴望在汽车行业扎根的小米而言,如何在舆论漩涡中保护自己、构建健康的竞争环境,是比应对“断章取义”更迫切的课题。
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